作為江蘇省首個“全國黨建工作示范高?!迸嘤齽摻▎挝?,蘇州大學黨委把示范創建作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強大動力,對標“六個過硬”創建總要求,實施“六大黨建賦能工程”,推進20項重點任務,打造“6+6+20”創建體系,激發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有力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創新,在典型經驗、品牌特色、平臺陣地、示范輻射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創建成果,在全省省屬高校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中連續五年榮獲第一等次。
政治引領 點燃黨建強基賦能“紅色引擎”
學校黨委堅持把政治建設作為首要任務,把政治引領貫穿創建全過程,壓實政治責任,健全黨建工作體系,形成系統集成、開放融合的高校黨建新格局。一是以政治引領強化組織功能。加強黨對高校工作的全面領導,發揮黨組織政治優勢和師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把組織建設放到中心工作中來定位布局,積極優化黨組織設置,依托實驗室、產學研平臺、創新團隊、“一站式”學生社區等靈活多樣設置黨組織,增強組織彈性和適應性,充分激發基層黨組織“神經末梢”,整體提升高校黨建質量。二是以品牌建設深化示范創建。通過示范創建進一步培育壯大“蘇大黨員英烈群英譜”黨性教育品牌、“紅十字精神”人道教育品牌、“惠寒精神”志愿服務品牌、“中國傳統文化工作坊”文化育人品牌等品牌內涵和影響力。三是以集群創建實現輻射帶動。示范創建過程中,貫通實施學校黨委—院級黨組織—黨支部的三級聯創,通過典型培育帶動爭先進位、全面進步,目前全校已有16個黨組織入選全國、全省黨建“雙創”項目,實現了教師、本科生、研究生、科研院所、機關部門、附屬醫院等各類型黨組織的全覆蓋。同時積極走出校門發揮示范作用,以“大手牽小手”與蘇州高博職業學院簽署共建協議,帶動提升民辦高校黨建工作質量。
多元協同 提供拔尖人才培養“典范樣本”
學校黨委切實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作為示范創建的關鍵,著力把黨建工作優勢轉化為育人優勢。一是用價值體系“育”。出臺《關于加強新時代學生黨建工作的實施意見》,理順學生黨建工作機制。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構建高質量的思政工作體系,制定實施《本科生“鑄魂逐夢”工程實施方案》《研究生“鑄魂·卓越”工程實施方案》,加強“一站式”社區內涵建設,全面推進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引導學生立下報國強國大志向。二是用知識體系“教”。持續推進未來精英計劃,系統設計超常規培養、榮譽教育和跨學科培養體系。構建“π型”模塊化課程體系,為各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更加靈活的空間,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多元化的學習需求。分層分類布局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專業群,形成雙輪驅動下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格局。三是用創新體系“培”。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并健全動態調整機制,聚焦江蘇“1650”現代化產業布局,增設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學科專業,布點結構與全省50條重點產業鏈的匹配度提升至70%以上。出臺《雙學士學位復合型人才培養項目管理辦法》,獲批“金融+計算機”“知識產權+生物制藥”等4個培養項目。瞄準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聚焦的數字經濟核心關鍵領域發力,重點對接“人工智能+”等行業需求,在“醫學+”“材料+”等交叉學科增長點上構建“基礎+應用”復合體系,推動學科交叉融合、產教融合、教研一體融合。
近悅遠來 打造人才引育留用“金字招牌”
學校黨委著力把人才強校戰略作為示范創建的重要支撐,圍繞國家人才工作戰略布局,以高質量的組織建設匯聚一流人才隊伍。一是統籌規劃加強人才政治引領。強化黨管人才,成立黨委人才工作小組,落實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制度,推進“雙軌”培養機制,近兩年發展高知識群體黨員180名,其中省級以上人才11名。深入實施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從選拔任用、教育培訓、作用發揮、激勵保障、管理監督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二是解放思想開拓人才工作嶄新格局。實施高端人才集聚計劃,出臺《人才引進審批流程》《青年特聘教授實施辦法》等,優化引才程序;推進校院(附屬醫院)、校地聯合引才,在國內外媒體上發布招聘信息,舉辦國際青年學者東吳論壇等,創新引才方式;在功能納米、能源科技等方向集聚“高精尖缺”的戰略科技團隊,完善精準引才;制定《高層次人才服務保障方案》,暢通服務渠道,解決人才“急難愁盼”。三是成效顯著形成人才隊伍虹吸效應。2023年新增國家級重點人才33人,13位學者入選江蘇特聘教授。大力弘揚教育家、科學家精神,全面推進“鑄魂潤心”強師行動計劃,使優秀的人培養更多優秀的人,共同成為新質生產力的推動者和實踐者。一批教師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僑界杰出人物、全國巾幗建功標兵、江蘇教師年度人物、江蘇教學名師、江蘇留學回國先進個人等榮譽。
融合聚力 走出科技創新突破“實踐新路”
學校黨委在示范創建中注重發揮黨建引領和服務功能,激發高校作為科技創新策源地的突出優勢,推動科技鏈、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一是組織保障與時俱進。主動識變應變,成立科技黨委、先進技術處、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全力推進“名城名校融合發展”戰略,共同發起成立蘇州市大院大所黨建聯盟,深度參與環太湖科創圈黨建共同體,凝聚基層黨建優勢和黨員智慧力量集智攻關,營造校地同頻共振的創新生態,實現地方支持高校發展、高校助推地方建設的雙向賦能。二是有組織科研支撐有力。始終堅持“頂天立地”和“鋪天蓋地”科技創新戰略,加強基礎研究領域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著力破解科研方向與國家需求銜接不緊密的問題。與蘇州實驗室共建“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先行示范區”,重組放射醫學與輻射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織密以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為引領、以省先進負碳技術重點實驗室等40家省部級平臺為骨干、以100家校級協同創新中心為節點的創新網絡,推進“平臺—團隊—項目—成果”協同發力。作為教育部首批高等學??萍汲晒D化和技術轉移基地,為創新成果落地轉型助力。三是產研融合互促共進。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出臺《產研融合一體創新行動方案(試行)》,在清除職務科技成果轉化障礙、增列科技成果轉化職稱等方面加強制度創新。謀篇布局核心技術與前瞻領域,聚焦材料科學、生物醫藥等,建強“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國基前沿科創研究院”等策源載體,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未來,蘇州大學黨委將繼續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聚魂,堅定不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鞏固深化“全國黨建工作示范高?!苯ㄔO成效,把黨建優勢、人才優勢、科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努力成為服務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和戰略支點,以自身高質量發展助力全省高質量發展,在“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中擔使命、挑大梁、作貢獻。